淺談保育小豬的管理關鍵!
保育豬群的生長速度很快,而且也比較容易生病,當小豬斷奶后,需要更精心的去保護小豬,如果想養好斷奶后的小豬,一定要從營養,環境,衛生,防控疾病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

一、什么階段的豬屬于保育階段,保育的含義
一般小豬21~ 28天斷奶,然后在產床上待一周轉保育舍,在保育一般養到70日齡下保育床,在保育的時間為40多天;“保育”階段主要是為保育仔豬的生存、“發展”創設有利的環境和提供物質條件,給予保育仔豬精心的照顧和“養育”,幫助其身體和機能良好的發育,促進其“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保育階段的幾個指標
一般21天斷奶的體重要達到6公斤,28天斷奶體重要達到7.5公斤,保育期間的料肉比一般在1.45左右,日采食量600克左右,日增重420克左右,70天的體重目標25公斤。
三、斷奶及斷奶后(產床上保育豬)的管理
斷奶時間3-4周為宜,具體斷奶時間視仔豬具體情況而定。斷奶時 在早晨(斷奶后的情況好隨時觀察)進行,斷奶時將母豬趕走,仔豬仍留在原圈,同時保持舍內溫度不變或略高,這樣只有斷奶變化的應激,飼料環境都不變,仔豬可以很快適應。
四、保育舍的準備
保育舍一般是全進全出,最大優點是可將上批豬群遺留物全部清除。在保育豬進入前,首先要把保育舍沖洗干凈。并檢查欄位、飼料槽、漏糞板是否有損壞,檢查所有的電器、電線是否有損壞,檢查窗戶是否可以正常關閉,檢查每個飲水器是否通水漏水。消毒空舍后備用。
五、轉群合群
轉群時如果將產仔舍的病豬帶進保育舍,會將病同時帶入;如果將個體過小的豬轉入,這個豬轉育肥時同樣不會達到標準。保育舍不同于產仔舍,不可能對每一頭豬做到細心照顧,病弱豬康復的機會較產仔舍小得多,所以在轉群時卡住不合格仔豬是一項重要工作;在分群時按照盡量維持原窩同圈、大小體重相近的原則進行,個體太小和太弱的單獨分群飼養。這樣有利于仔豬情緒穩定,減輕混群產生緊張不安的刺激;仔豬趕進保育舍后,前幾天飼養員要調教仔豬區分睡臥區和排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