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飼養管理還要看以下幾點!
哺乳仔豬出生后的主要特點生長發育快和生理尚不成熟,從而造成喂養難度大。由于仔豬生長發育快,代謝機能旺盛,特別是蛋白質和磷、鈣代謝要比成年豬高許多。因此,仔豬的營養物質需要無論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較高的要求。為此,在這一時期必須保證仔豬各種營養物質的供給。同時,由于仔豬消化器官尚不發達,容積小,機能不完善,初生小豬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飼料。

1.盡快吃初乳,作好乳頭固定工作,由于法系豬產仔多,從引入后產仔情況看,初產豬平均窩產仔11.7頭。而保證每頭仔豬盡快吃到初乳,是確保乳豬成活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為了使全窩仔豬成長均勻,提高成活率,應在仔豬出生后2—3天內,進行人工輔助固定乳頭,把較小的仔豬固定在前三對乳頭上,保證生長均勻。
2.及時作好防寒、保暖工作。根據仔豬生理特點,產房溫度應控制在22—24度,仔豬保溫箱下應有電褥子,上邊有電熱燈,保證局部溫度在30—32度為宜。
3.哺乳仔豬要作好剪牙、斷尾工作。由于仔豬生長較快,奶水供應不足從而導致乳頭被仔豬咬碎。因此,仔豬出生時剪牙工作是很重要的。剪牙時一定要把斷面剪平整,以防因剪牙不整齊造成仔豬頰部潰瘍,同樣為防止在仔胚期出現咬尾現象,也應在仔豬出生時將尾斷掉。

4.及時補料。由于哺乳時間過長會造成母豬下床太瘦弱,影響下一情期配種。因此,及早補料是哺乳期仔豬的關鍵,它不僅能夠使母豬體力減少損失,而且能夠促進仔豬早期吃料,為28天或更短時間斷奶做好準備。
5.保持豬舍干凈,環境良好。由于仔豬出生時無抗體,所以通過吃初乳獲得抗體對于乳豬是行不同的。因此加強豬舍的衛生是減少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做到產床以上無豬糞為原則,做好保溫與通風的關系,確保乳豬在哺乳期能迅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