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豬的科學飼養管理!
豬群冬季的飼養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在做好豬舍的環境方面的同時,也要做好豬舍的飼養問題,提高母豬產仔的成活率,提高母豬的高產高效,這么多年來,很多養殖戶在冬季的飼養管理方面不是因為防寒做的不到位就是技術和設施水平低,所以冬天豬舍的飼養管理還是要作為重點的。

加強妊娠后期管理,提高仔豬初生重
研究表明,胚胎到妊娠80d以后,才開始迅速發育,至110d完全成熟。而初生重的大小,直接關系著仔豬生后的成活率及生長,為了促進胎兒快速發育,提高初生重,保證母豬泌乳期的營養儲備,在母豬妊娠80d后,需要增加飼料的質與量。原料選擇上要重點考慮富含鈣質、蛋白質及脂肪的飼料。
熟制大豆是母豬飼糧成分的比較好選擇,既是好的蛋白質的來源,又是脂肪供給的途徑。母豬日糧中添加脂肪,可提高其血漿中生酮物質的水平,并以葡萄糖分配效應的方式增加母豬代謝物,供胎兒的發育利用,同時增加胎兒的能量儲備,從而提高仔豬存活率。

控制舍內溫度,創造母仔舒適小環境
仔豬和哺乳母豬所要求的環境溫度是不同的,新生仔豬比較適合的溫度在32℃以上,而母豬的比較適合溫度在15℃~18℃之間。如果簡單地使舍溫升到30℃以上,雖然比較適應了仔豬的要求,但一方面加大了增溫保溫的費用開支,另一方面,給母豬的泌乳、采食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也增加了舍內有害氣體含量。所以,如何形成母豬15℃~18℃氣候,仔豬30℃以上環境,且通風良好,光線充足,是做好母豬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
在此方面,各地都摸索了不少經驗。有的給豬舍生火爐,有的在舍內通火墻、掛燈泡等,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比較適合于農村應用的簡便而經濟的措施要數塑料大棚加仔豬保育箱式的方法為好。具體要求:豬舍盡可能坐北向南,采光性好,背風向陽。為了增加采光面積,大棚要有一定弧度,選擇無滴膜溫棚用塑料,在舍內較干燥方便的一角置保育箱。

及早控制常發疾病,確保母仔健康發育
產后惡露不盡,是母豬產后厭食或產后無乳綜合征的主要誘因之一和及早控制產道炎癥,是產仔母豬管理中的首要工作。